灌区信息化与自动化一般术语
1.自动化
用机械或电子设备代替人的观察、操作和决策来管理水利系统的程序和方法。
2.信息化
以计算机与通信网络为主体的数字化、网络化、职能化和可视化的过程。
3.数字化
将传统的信息载体向数字载体的转变,以利于信息的处理、传输和应用的过程。
4.灌区信息遥测
利用电子仪器和传感器在相关通信系统的支持下对灌区有关信息的远距离量测。
5.水力自动闸门
借水力启闭及控制开启的闸门。
6.程序化灌溉
在几天或几周的短周期内,按照预定的灌溉程序自动进行灌水的技术。
7.半自动化田间配水系统
自动控制和人工控制相结合的田间灌溉系统。
8.自动给水栓
根据预置的物理量(如水压力)自动控制启闭的给水栓。
9.压力水头调节器
用于调节管道压力,保持输出压力水头稳定的装置。
10.水力调节器
借水力作用调节渠道或管道进水量的控制装置。
11.灌区管理数据库
可供用户查询、存储和分析灌区工程设施、水文、气象、土壤、作物资料和管理信息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12.灌区实时信息
更新频率较高、反映当时状况的信息,主要包括气象状况、农田水分状况、工程状态、作物生长状况、水源状况等。
13.灌区信息采集系统
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灌区管理所需要信息的设施的总称。
14.灌区办公自动化
将现有各种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应用于办公人员的各种活动中,使办公活动科学化、自动化的过程。
15.灌区水量调配中心
在多种通信方式的支持下,收集灌区各类用水管理动态信息,并适时做出水量调配方案、发出水量调配指令、完成各类统计图表的机构。
16.水费征收系统
根据各用水单元的实际用水量及核定的用水定额和水价,自动完成水费的计算核定工作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17.建筑物自动监测控制系统
应用双向通信系统以及远程数据采集和控制设备对渠系建筑物进行集中监测和控制的系统。
18.灌区通信系统
灌区有线通信、无线通信和有线无线混合通信系统的通称。
19.水位遥测
远距离对野外地点水位参数进行周期性或连续性测量的方式。
20.灌溉用水决策支持系统
包括信息采集和传输、渠系运行监控、水量调度等工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灌溉管理经验的进行优化分析和方案决策的灌溉管理系统。
21.土壤墒情监测
对土壤含水量进行测量和记录的工作。
22.工情监测
通过仪器监测和巡查,了解和掌握渠系系统及其建筑物的工作状态,综合分析、评估其安全状况,改善运行条件的过程。
23.水情监测
对来水水文信息、灌区水量、流量、水位、水质等信息进行测量、分析的过程。
24.地理信息系统
由计算机系统、地理特性数据和用户组成,通过对地理数据的集成、存储、检索、操作和分析,生成并输出各种地理信息的系统。
25.遥感系统(RS)
利用可见光、红外、微波等探测仪器,通过摄影或扫描、信息感应、传输和处理,从而识别地面性质与运动状态的技术系统。
26.全球定位系统
由空间卫星、地面控制系统及用户装置组成的,具有在海、路、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技术系统。
27.水流动态调节
根据上下游的流量、水位检测信息、渠床槽蓄水量及各渠段的供水任务,发出闸门操作指令,进行水流控制的方法。
28.下游调节
根据下游用水户需水信息,调整系统的引水量及水量分配,满足全系统需要的调配方法。
29.上游控制
依据建筑物上游的信息进行控制调节的方式。
30.自动控制
用于管理无人观察、操作或决策的机械或电气设备的程序或方法。
31.中央控制
由中央控制室对灌溉系统进行控制的方式。
32.反馈控制
将信号的一部分或信号的函数用于控制系统前级控制的方式。
33.现场控制
通过控制设备和由人工在现场进行控制的方式。
34.远程控制
通过通信系统和渠道建筑物所在地的远程终端装置(RTUs)进行控制的方式。
35.信息安全
在所有发送的信息上加设安全码的过程。
36.响应时间
在发出控制修正命令后,水深、压力和水流达到并保持在稳态值的某一百分数内所需的时间。
37.远程终端控制
于用来收集数据、执行控制命令、完成自动控制,并能与管理站通信的野外监控设备。